作者:洪琬婷
你,內心受傷了嗎?
前陣子,幼托虐童事件不停在社群媒體更新最新進度,包括我自己在內,即使事前已知道內容會令人心碎或悲傷,看到標題仍會忍不住點開閱讀。
我想回到看見新聞的當下,問問讀者們,當你們第一時間看見保母虐童案件新聞,當下你有什麼感受呢?
替代性創傷(Vicarious traumatization)是什麼?
每每有社會事件發生時,我腦中常想到一個概念-替代性創傷(Vicarious
traumatization)。
原先這個概念比較常運用在第一線助人工作者上,指的是我們在面對他人的事件與經驗時,雖自己非當事人,但透過本身的共感能力與同理心,與案件內被害者產生類似或相同的創傷反應或情緒;而這些反應或情緒不只影響在當下,更可能影響到日常生活的進展。
雖然我們知道資訊的擷取和吸收歸納是需要理性判別的,但難免我們在接收資訊的當下,大腦已經自動化的吸收這些尚未被好好整理的資訊;接收資訊後,情緒也容易跟隨之起伏。
但這都沒關係,我們可以藉著重大事件的發生,提醒自己:
你可以這麼做:
一、覺察自己當下狀態(Self-awareness)
生氣也好、憤怒也好,甚至你可能會有些緊張、焦慮、擔心,請告訴自己這些情緒都是很正常的,我們不必刻意排除情緒在外,大量的危機事件訊息,很自然地會引起人的情緒與生存本能。
二、維持住基本飲食、工作與作息狀態(Balance)
請記得自己身體最基本的需要,我們維持同樣的飲食習慣,以及最適合的人類的二段式睡眠(午睡-成人不超過20分鐘及固定的長睡眠時間),同時也保持著覺察,適時放下社會事件的訊息,回到生活正軌上。
三、創造正向連結(Connection)
如果你仍舊感到情緒因事件難以穩定,可以嘗試和信任的對象或是團體,聊聊近期因事件而被影響的自身感受,如果聊完反而讓自己陷入更難以脫離的情緒,建議可以尋求專業人員的協助。
如何應對令人感到害怕和痛苦的回憶?
目前創傷知情的概念已開始在臺灣推廣,以下提供兒福聯盟製作的影片,讓大家可以作為參考:
在資訊龐大與流通又非常快速的時代,每天都會有非常多元的資訊映入我們的腦海中,無論有沒有重大事件發生,維持好自己的覺察、好好地照顧自己,才能讓我們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,走得平順又久遠。